大力贯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
时间:2020-08-04 15:39:33 来源: 作者: |
电子钢琴、平衡车、汽车玩具、学习机……。就在同一天同一时间,171名正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如愿以偿高兴地收到了自己心中期许已久的礼物,这是怎么回事呢? 汇集爱善助残,共圆残疾儿童微小心愿 原来,8月1日上午,黄冈市残联联合民进湖北省委会、湖北省残联在黄冈平安医院共同举办“爱心壹小时美德圆梦阳光行”活动,由美德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现场捐赠总价值3.3万元的礼物,帮助这些残疾儿童实现了“微小心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残疾人是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希望更多的群体加入到志愿助残的事业中来,也希望全社会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更加重视、更加支持”黄冈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敏在活动现场呼吁。 小小微心愿,传递大温暖。以上这个小活动,只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冈市残联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关爱和康复救助的一个缩影。 落实康复政策,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2020年,对于黄冈人民来说,显得尤为艰难,因为黄冈既是新冠肺炎的重灾区,又是抗洪防汛的主战场。特别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作为疫情重灾区的的黄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为最小程度降低疫情对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影响,今年以来,黄冈市残联围绕2020年如期实现残疾人脱贫这条主线,始终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五个”到位,取得了较好成效,即: 政策落实到位。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持续实施以机构康复训练、医疗手术、辅具适配为重点的5大类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扎实有效开展0至15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经费保障到位。以实施0至15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项目为例,严格按照标准补贴对受助对象救助经费全部保障落实到位,即0-6岁补贴不低于1.6万;7-10岁补贴标准不低于1万元;11-15岁补贴标准不低于6000元,有效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有力保障了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截止目前,全市1161名残疾儿童得到了救助,做到了应救尽救。 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报刊、广播电台等多种传播媒介开展政策解读和推送,让符合条件的对象及其家属、亲属知晓政策、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工作培训到位。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服务”要求,分级分层分类开展政策内容、康复人才技能、家庭医生服务等系列培训工作,先后组织康复人才线上培训114人次。 监管服务到位。审批2020年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16家,并实行动态监管、范化管理和绩效评估,实现教学质量、康复效果、档案管理等全过程指导。不定期到机构走访,与家长进行座谈,了解儿童康复进程和康复效果。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提升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率。目前已经组织完成对本年度各级残联、机构贯彻落实残疾儿童救助情况的全覆盖绩效评估工作。 推行网上康复,指导残疾儿童训练不停 打通残疾儿童线上康复这座“桥”。疫情封闭管理期间,一方面,简化优化救助项目申请审批程序,大力推行网络办理,为残疾人居家申请救助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另一方面,指导定点康复机构开展远程康复指导,以电话、网络等形式对受助儿童进行网上训练指导,申请救助的残疾儿童接受线上康复服务面超90%。 疫情解除及复工阶段,及时助力复工复产,先后下发康复救助重点提示、线上康复服务的通知文件,指导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前全市16家康复机构有12家复工,接收线下进场康复儿童549名。 营造氛围浓厚的康复朋友“圈”。围绕全国“爱耳日”、国际“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等节点,采取线上讲座、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丰富、内容活泼的方式,组织线上康复活动24次,累计线上活动浏览量8万人次,让残疾儿童参加融合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线上康复、居家指导氛围。还推介优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案例5个,其中1名优秀残疾儿童康复案例被中国残联选定,已经由人民网完成取材拍摄工作。 严格疫情防控,保障残疾儿童生命安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残联始终把疫情防控挺在残疾儿童康复的前面。 绷紧残疾儿童疫情防控这根“弦”。把残疾儿童及其家庭作为特殊对象,带着感情和关爱,有针对性地做到严密有效防控。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工组织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一对一”帮扶包保制度,下沉社区、进村入户、代购配送、走访探视,各级残联、残协及时了解残疾人居家隔离情况及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有效确保了服务对象居家安全和生活保障,最大限度地避免感染。 筑牢定点康复机构管控这根“柱”。定点康复机构是残疾儿童最集中的地方,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疫情期间,我们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督促、指导残疾儿童家庭和定点康复机构实行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封闭管理期间,第一时间暂缓残疾儿童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对全市16家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全面排查、通风消杀,做到了机构内服务对象和人员“零感染”。 全力关爱帮扶,力保残疾儿童渡过难关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爱心关爱为残疾儿童渡过疫情难关铺就了“阳光之路”。 兜住困难残疾儿童这个“底”。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困难残疾儿童在内的特殊群体生活保障,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多途径开展关爱。 如提高补助标准,按照3-6月每月增补50元的标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对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按城市500元/人、农村300元/人给予“疫期救助金”;对无法生活自理的残疾儿童,提供妥善安置、生活照料服务;对有服药需求的精神残疾人和脑瘫儿童,开展上门送药321次、上门代购药品服务2810次等等……。 织就残疾儿童爱心救助这份“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黄冈遭遇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刻,中国残联、省残联对老区残疾人特别牵挂、高度关心重视,社会各界黄冈残疾人工作给予鼎力相助。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对全市5个贫困县6家定点康复机构捐赠资金41万;对175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每人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省残联对4家康复机构捐赠“集善家庭应急包”421个;市防疫指挥部制定政策,对所有定点机构补贴1万元。 通过普惠+特惠、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等系列个性化、精准化措施,实现了对残疾儿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级、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将大力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切实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为如期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8月1日下午,黄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友斌就新冠肺炎期间残疾儿童救助工作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