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脱贫养牛汉——记麻城市盐田河镇雨头山村残疾人鲍业春 |
时间:2020-06-16 09:22:41 来源: 作者: |
鲍业春,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肢体残疾三级,于2015年8月20日被评为贫困户,他在脱贫的路上发展产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注重学习农村实用技术,2016年夏天,市残联在盐田河镇开展四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对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鲍业春听说此事主动积极参加培训,他是众多残疾人参加培训的人员之一。通过培训后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利用2万元扶贫贷款买了两头繁殖母牛养殖。当麻城市残联得知后,送去2000元就业扶持资金,给他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鲍业春虽然是三级残疾,但头脑有思路,有办法,精心喂养,啥时间给牛喂草、饮水、晒太阳、起圈等,他都指导的头头是道。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鲍业春家繁殖母牛当年产下两头小牛。通过他的精心喂养,四年来已繁殖增补到现在的18头黄牛。 2019年10月21日,中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来雨头山村调研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省、市、麻城市领导陪同,对残疾人鲍业春家进行了走访慰问,询问了“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情况,家里今年是否能够脱贫等,尤其是对残疾人鲍业春靠2万元小额贷款脱贫致富大加赞许。 2019年11月18日,“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两名记者专程来雨头山村采访“鸿河种养专业合作社”,对残疾人鲍业春靠养殖脱贫致富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走了近1个小时的山路,才到他养牛的地方,眼前一位快六十的残疾人鲍业春正在放着牛,看着我们的到来,脸上露出 庄稼汉的憨笑。他说:“我现在已发展到了18头牛,全部都在山林里放养,每天早上5点多就把牛赶出牛圈自由放养,下午五点多钟,大部分牛会跟着头牛往回走,没走回来的,我就会满山坡去找。“他养牛很认真,正是由于这股子认真劲,把牛养得膘肥体壮。2019年底他卖了4头牛,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实现了脱贫。市残联工作队和村“两委”帮他进行危房改造,生活好起来以后,鲍业春还找到了老伴。 脱贫攻坚已进入巩固和提升期,不少贫困残疾人难以脱贫的关键在于贫困残疾人自身发展不足,对生活缺乏信心、摸不到正确的脱贫路子。鲍业春自强、自立,“不等,不靠,不要”,无疑给这样的人群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自主发展产业,提升了生活质量,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现在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